$ ^ M' U9 ?( D4 F
0 [8 Y7 a4 H+ D" | C" Y, P7 w{:5_242:}刚刚学说话的孩子可能说话不太流利,然而又急于表达,就会开始重复的说一个词,如果爸妈不及时纠正,孩子很容易就发生口吃,那爸妈该怎么帮助他们呢?
* T! u; {0 \( }+ p- V R7 l3 B# `) |! m4 w* j+ {
“妈……妈……,其…其实我……我很想……流…流利地说……说话。”这应该是很多口吃的小孩的内心独白吧。 & g7 `9 B0 O! |7 R0 ~
其实2岁的孩子出现结巴是很正常,1岁到3岁之间,都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快速期,从两三岁开始会说短的句子,思维想象也在快速发展。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,就会有很多话要说,但她的词汇量没有成人多,做不到顺畅地表达,她们说话像我们学外语时一样,脑子想得很快,嘴里说不出,就容易磕巴。 $ U- Q5 }2 E! W* E% K+ y; {0 D
一般情况下,2岁的孩子说话结巴,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口吃现象,不需要定论为口吃。一般称为语言的过渡期,大部分孩子都会在学语言中间会碰到这种情况。一般孩子在6岁内外语言发育已经协调的情况下,是可以自行恢复的。只有少数的才会过渡成为口吃患者。
* q( r I0 b" j7 ~5 Q! u
口吃的表现形式 6 l0 r9 J* `8 t4 [3 d+ I
口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,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:首字难发型、语词重复型、语句中断型。而96%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。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,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、下颌、颈部肌肉痉挛、舌肌震颤、跺脚、眨眼、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。此时,父母的态度、社交受挫、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。 + e4 x1 n) x1 d! x# y2 [
1、首字难发型: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,第一字重复,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; 2、语词重复型: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,影响说话的流畅性; 3、无表达内容障碍;因发音-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,导致语言节奏失调; 4、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。患儿说话时,可伴有跺脚、摆手、挤眼、歪嘴、口唇颤抖、躯干摇晃等动作。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,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。 8 I9 @+ f$ _# _
随年龄的增长,患儿还可出现焦虑不安、害羞、容易激怒,不愿参加集体活动,上课不敢发言,不喜欢交往,变得孤独退缩等情绪与行为的异常,如不予矫治最终可导致顽固性口吃。
; w: G. I& T1 p) ]$ Z( ^
3 X) R$ \1 ~3 O, c- E来源: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:口吃科学论 小语 如需咨询口吃矫治相关问题,可加老师微信:kouchi520qq
O7 ]# I0 E0 R, l) q, f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