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I4 `" I. B$ ]
说起面试,在我的字典里一直是一个略带紧张的词,而到了大三大四它就成了我心头的阴影,我害怕找工作,害怕被人评判,更害怕被人否定。家里人说毕业了就回家吧,工作我们来搞定。而自己,终日生活在逃避,幻想中,总想着睡一觉口吃就好了,找工作就顺利了,人生也一帆风顺了。 5 Z0 }( r9 l [) N2 d& d5 ?" g
后来,家里人给安排了工作,可自己却不满意,最低工资,没有挑战,每天浑浑噩噩,度日如年,甚至都没脸去找小伙伴倾诉。
& j ?, w% x$ m3 |
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,后来我去报考了体制内的工作,千辛万苦的复习之后,我过了笔试,面试却让我愁白了头。平日在工作岗位上,我也是多说几句就结巴的类型,有时候给同事打电话,我在电话那头不说话了,同事就会自动接下去,整得我不知是尴尬还是感激。
# \0 |/ [7 g- x5 Y5 r; M6 g
在那段倒数的时日里,我终日惶惶不安,总觉得口吃会拖自己的后腿,考官不会喜欢口吃的自己,我整日心情低落,对面试毫无信心。结果可想而知,考场里有一排面试官,两旁边还有监督员、记分员,我一进去就被吓破了胆。平均一个字卡壳两次的频率让我的心坠入冰库,面试当然没有过。 ( W" N; V. l8 D5 `
看吧,你和别人比起来就是有劣势的,家人朋友体谅你,面试官不会体谅你,连最基本的说话流利你都做不到,你凭什么能找到工作,凭什么在社会立足,面试官又凭什么要录用你? / d6 H' y' I* ]' _7 L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我的口吃达到了人生中登峰造极的程度,说一句话能卡成三段,如果碰到和领导汇报工作那就更可怕了,全身紧张窒息,好不容易卡完一段话,领导还礼貌性地问你能不能再讲一遍,凡此种种,非得有心撞南墙的觉悟不可。
* ?7 W/ L8 @: |0 L4 q$ u( m
苦闷之中,我接触到了公众号,风墟的“如何从敏感脆弱成长到内心强大”,这篇文章犹如一剂强心针,我的那些不成熟的想法遭到了当头棒喝,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的认知,我第一次正视“允许自己”这个词。 % h' R1 a: a5 d1 `: J6 I( n$ M4 K
举个例子,有个人非常讨厌自己的敏感特性,他成天抱怨自己怎么又敏感了,一件别人并不在意的事他却耿耿于怀,他逃避着、排斥着自己的敏感,结果是越来越敏感。而改变的契机,就在于这两个字——允许。我就敏感怎么啦,我体质就和你不同,我玻璃心怎么啦,你不看看自己咋说的话,我允许自己按照天性生长,允许自己的感情自由地流动,允许自己作为一个人自由地生活在世上。这一系列的“允许”之后,这个人惊觉自己不那么敏感了。 5 ?4 w6 S, g* W6 X+ l+ @* H& \
“允许自己”这个概念在口吃领域也就是“允许口吃”,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是在张锦辉的口吃讲义里面,整个讲义都在说口吃病患者要允许口吃,要大大方方口吃,虽然每个字我都认识,每段话我也都理解,却始终无法内化,总是不自觉地在强迫自己要接纳口吃,要允许口吃。结果当然是越接纳越口吃,恶性循环。 : z& e3 v$ E; |) N& V
口吃是你的其中一个特点,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。在同等条件下,别人讲话流利的几率就高,而你就比较低,无法挣扎,无法逃避,甚至,无法改变。
# b! i' S1 r! Q& v5 U
在了解了人的天性如此之后,我顿悟了,对说话也放弃了挣扎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不因口吃而逃避放弃说话,该我打的电话,我拿起来就打,谁不知道你卡壳,谁不知道你有这个特点。 9 b, b: t! P0 W/ b! H4 d
就算你深陷口吃的幻境,也总会遇到避无可避的需要说话的场景。这时候,是危机,也是机遇,当你不顾一切硬着头皮往下说,说完后,不是对口吃的愧疚,而是久旱逢甘霖,是一种豁出去的快感。
8 A8 ~8 N$ ^7 s1 h( v. f
我,是可以把话讲完的,我,是可以在会上发言的,我,是可以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自己的世界的。这就够了。
5 S+ v. w/ `5 h8 k) T0 w
$ h8 R* a# D, }9 v来源: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:口吃科学论 小语 如需咨询口吃矫治相关问题,可加老师微信:kouchi520qq+ D' d/ y- d6 `% l- x
|